他率领7万人起义, 不谈个人待遇只提了一个请求, 毛主席果断答应

发布日期:2025-03-06 18:49    点击次数:52

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,我国出现了两位“特殊”的上将。

为什么说他们特殊呢?是因为在一众老红军出身的上将中,只有这两人是国民党起义将领。

其中一位带领七万大军起义,更是丝毫不求个人待遇,只提出了一个请求。

这个将领是谁?他提出了什么样的请求呢?

陈明仁的困境

1949年,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尾声,长沙还掌握在国民党的手里。

为了和平解放长沙,我党通过接触程潜,确定了他站在人民一方的意愿。然而,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。

当时的长沙,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没有表态,他的态度决定着长沙的未来。

而这个决定局势的关键性人物,就是当时国民党第一兵团的司令官陈明仁。

陈明仁在国民党的名气,可能没有杜聿明、王耀武等人大,但他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悍将。他虽然毕业于黄埔军校,但和很多黄埔军校的将领都不一样。

黄埔一期是很特殊的一期。

黄埔军校在创办之前,广州已经有了一所军校,叫广州陆军讲武学校。这所军校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之后,孙中山要办黄埔军校。

黄埔军校最初的建校规划,是由程潜拟定的。作为民国著名的军事教育家、国民党办军校第一人,程潜才是孙中山中意的校长。

当时的程潜,作为国民党的军政部长,资历和威望都在老蒋上面。原本孙中山的计划,是让程潜担任校长,老蒋担任副校长。

老蒋不愿意,他觉得自己和孙中山关系更近,不愿意被程潜压一头,因此以离开广州要挟孙中山。最后没办法,只能让老蒋担任校长。

黄埔军校成立后,程潜认为广州没必要保留两所军校,所以提议将讲武学校裁撤,统一由黄埔军校教学。

当时的陆军讲武学校一共有两期学员,统一合并到黄埔军校,成了第一期第六队的一员。

然而这批学生进入黄埔之后,却处处受人排挤。

陈明仁就是陆军讲武学校的学生,他就是在这次合并进黄埔军校的。

黄埔军校的生活并不平静,学校里面也有拉帮结派的人。陈明仁不一样,他是学校里少有的不站队的学生。

不管同学们怎么样,他都一心扑在研究军事上。

他是一个不畏强权,坚持己见的人。在军校学习的时候,他经常会和教官产生不一样的想法。

如果教官没法说服他,就算是挨罚,他也会坚定自己的想法。

很多次,他都因为顶撞教官被处罚,但事后却又证明他是对的。

在军事方面,他确实非常有天赋。

战场骁将

他的性子令老蒋不喜,但他的能力却让老蒋无法放弃他。

陈明仁很早就在军中崭露头角了,那时跟他同期的人,大部分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小兵。而他在第二次东征的时候,就已经一战成名了。

在第二次东征的时候,他加入刘饶宸带领的敢死队。在团长刘饶宸中枪牺牲,敢死队大部分受伤无力战斗的时候,他主动揽下攻城重任。

他带着剩下的几位战士,不顾身上伤势严重,一举打开了城门,这也成了他的成名之战。

此战让他赢得了“第一勇士”的美名,也成功吸引了老蒋的目光。

从一个小学教书先生,变成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,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,那就是革命救国。

当时国内革命一片大好,他以为自己的理想快要实现了。殊不知,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。

1927年,老蒋背离革命,黄埔军校的我党学生被逼走。陈明仁一向不参与党争,但也觉得老蒋做得有些过了。

他是一个有什么说什么的人,在老蒋围剿我军的时候,他就多次和上级产生冲突。为此,老蒋不得不将他调离部队,后来还让他去了陆大学习。

虽然老蒋不喜欢他的性格,但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后,老蒋还是不得不重新启用他。没办法,战争太过惨烈,老蒋手下已经无人可用了。

虽然重新回到了部队,但老蒋只给了他一个杂牌师。老蒋的目的很明显,就是要让他当炮灰,在战场上争取更多的时间。

然而面对老蒋的排挤,他并没有多说什么。强将手下无弱兵,即便只是一支杂牌军,他也能让他们发挥出不输正规军的战斗力。

果然,在接下来的庐山保卫战中,陈明仁用杂牌军打出了风采,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。在后来的桂南会战,他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。

陈明仁的抉择

内战开始后,陈明仁先是被老蒋派到了东北战场上。我军攻打四平的时候,负责守卫四平的正是陈明仁。

他顶住了东野的巨大压力,等到了国民党的援军。这场战役让他再次名声大噪,老蒋开始重新重视他,并将他提拔为第七兵团司令。

然而不久之后,就有人告发他纵兵抢粮,老蒋一怒之下将他撤职查办。这个告发无凭无据,老蒋却轻易就相信了。

他知道老蒋为什么要处置自己,因为自己和陈诚不对付。陈诚是老蒋的心腹爱将,老蒋自然不会因为自己伤了陈诚的心。

被撤职之后,他回到南京担任闲职,心情非常郁闷。也就是这时候,他和自己昔日的同学有了联系。

他的同学是我党党员,也曾在黄埔军校就读。在同学的劝导下,他的思想开始转变,并且开始接触我党,对老蒋有了不轻的反感。

1948年,他出任华中“剿总”副司令,开始和程潜共事。

程潜是个爱好和平的人,他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两党纷争。在当初宁汉分流的时候,他就主张宁汉谈判,和平解决两派分歧,因此受到了老蒋的冷落。

当时程潜已经和我党有了接触,他也对内战越来越反感。

然而在起义一事上,他却还有很多顾虑。

老蒋之前联系上了他,说要他死守长沙,还说只要他撑住,援军马上就到。但陈明仁心里清楚,这只不过是老蒋的空头支票罢了。

当时的国民党,已经没有援军可以派给他了。

自己要是抵抗到底,长沙必然会有一场血战,部队孤立无援也只能被围歼。但要是选择起义,自己手底下的军官们应该何去何从呢?

他们跟了自己那么长的时间,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次选择,就断了他们的后路。而且,军中还有不少顽固派,主张要和我军对抗到底。

要是选择起义,这些顽固派会不会在背后捅刀子。

陈明仁想了很多,但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要起义。在8月4日的时候,程潜和陈明仁的通电起义正式发出,长沙和平解放了。

而让人惊讶的不是陈明仁的选择,而是他对我党提出的一个请求。

他希望能保留自己的部队建制,在改编的时候将部队完整改编,让原本的官兵能有归属。哪怕他就此离开部队,成为一介布衣也没事。

一般起义部队都是要打散重组的,这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他们。但陈明仁只提了这个请求,甚至没有为自己谋取任何利益。

而且在60军起义的时候,我军已经有了保留部队建制的情况发生了。所以毛主席在得知此事后,决定同意陈明仁的请求。

当然,我党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。陈明仁带七万人起义的功劳巨大,所以55年大授衔的时候,毛主席亲自批准他为上将军衔。

参考资料

【1】黄埔军校校长最初人选是程潜,湖南日报,2023.10.24

【2】程潜与黄埔军校,黄埔军校同学会,《黄埔》杂志2024年第一期,陈予欢